【L’hôtel des Invalides】巴黎榮軍院
2022年7月13日 出版 ◎撰文、攝影 韓玉青老師
位於法國巴黎第七區的巴黎榮軍院,由「太陽王」路易十四在17世紀為了穩定軍心,興建這座安置戰爭中傷殘軍人的醫院,並提供傷後復健,中文常翻譯稱為「傷兵院」。當時法國連年爭戰,國王在位期間不間斷開疆拓土,成為歐洲專制君主的典範。

野心勃勃地提出「天然疆界」政策,當時法國南邊以庇里牛斯山脈與西班牙為界,西北邊以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隔,唯有東、北邊尚未到達萊茵河岸。為確保疆域完整穩定,爭取國防天然屏障,路易十四先後發動了許多戰爭,對經濟造成的衝擊及大量傷亡也引起國內各方輿論的壓力。

以前沒有「現代戰地醫療」概念,缺乏消炎藥品、止痛藥、麻醉手術…等,一場戰役下來戰死、受傷的軍人,只能不斷送回國內,受傷的人往往就得等待死亡到來,即使好運存活下來也會殘廢。

當時以勞動生產力為基礎的農業社會,傷殘就等於失去生產力,這些人湧入市區成為流浪漢、乞丐,不但會流傳戰場上的恐怖,不妥善照料也會造成許多社會問題。

為了安撫、照顧、紀念這些為國犧牲的戰士,同時弭平輿論,讓軍人效忠國家、為榮譽而戰,路易十四時期將此規劃為巴黎最大規模的軍事醫院,照顧在戰爭中傷殘的士兵,是歐洲史上第一個專為軍人設立的大型軍事醫療中心,兼具宗教、醫院的功能,也是世界各國「榮民醫院」的先驅。
今日榮軍院雖已不復當時的醫療功能,在軍事上卻是一個劃時代的指標。

拿破崙陵寢
與巴黎共融,延續永恆靈魂的最終歸宿。

拿破崙的棺木位於圓頂教堂的正下方一樓,遊客可於二樓環形設計處由上而下俯瞰遠瞻,也可下樓近距離觀覽,利用空間的設計,不同角度環視著一代軍事英豪,其中牆面上述說著重要戰役以及他的軍事、法律、文化、甚至政治理念。
拿破崙在1815年的滑鐵盧戰役敗北後,被流放至南大西洋的一座島嶼,聖赫勒拿島,不久與世長辭,結束起伏跌宕的人生,年僅52歲。

鑲嵌在地面的符號,這裡的花體字「N」是拿破崙 Napoléon Bonaparte 的字首縮寫,不是代表北方。

鑲嵌在地板的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代表非比尋常的英勇。中間是拿破崙的側面頭像,頭戴桂冠是歐洲古希臘時期的勝利(冠軍、贏家)象徵。

這是陳列在軍事博物館裡的徽章實品,相當華麗。

穿戴起來是這樣,不過畫中拿破崙加冕時,戴的是另一款。這款有寫N的應該是另外一組。

拿破崙這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他的偉大,不只是軍事上的,而在政治、文化、甚至藝術上都對法國有著卓越且深遠的影響。
大革命後,舊貴族出走法國,新一代民選權貴的出現,並沒有給法國人民帶來好日子,新政府處於破產邊緣,在國際上不但沒有獲得承認,還受到周邊國家以外交手段層層阻撓。當時法國周邊強國都是傳統君主專制,而且多個世紀以來彼此聯姻,沒有一個國王希望自己國境內也爆發民主革命,更不希望被送上斷頭台,所以不承認法國的民主政體,還重重打壓,其中英國、俄國、普魯士就是最怕法國民主擴散的強權。
新政客們一直忙於彼此內鬥,政府實施白色恐怖,斷頭臺廣場常有人行刑,內憂外患之下,甚至更動盪,國家在崩潰邊緣。法國文豪雨果 「悲慘世界」就是這段歷史背景,生活沒有最慘只有更慘,看不到希望。

這時一位年輕軍官,在當時代大革命的環境中逐漸展露頭角,他的軍事才華與遠見,不只是會打仗,改革軍事制度、兵法、武器等,甚至編寫「拿破崙法典」也是就是現代法國民法的基礎,主打自由、民主、博愛,以傳播法國大革命的理念為信仰,向周邊列強宣戰,而且還有本事勝戰連連,我最欣賞的,便是他的創新軍事改革與現代戰略思想。

以前歐洲打仗,軍官都是世襲貴族,下層階級不論戰功永遠只能當兵,跟當時的社會階級一樣僵硬,拿破崙首先打破這些。種種卓越的軍事改革,奠定了法國現代化軍事實力。設立現代化軍校、訓練兵營、科學管理軍事階級,作戰有軍功就能升遷(類似商鞅變法)。

權杖上面的鷹圖騰,象徵勝利。

拿破崙在選拔將帥時,徹底破除了傳統講究貴族出身的門閥觀念,注重唯才是舉,進而有力地鼓舞了下級軍官力求上進的激情,軍隊編制也朝向現代化,軍服重新設計,連鈕釦等細節都講究,新的作戰方式使得軍人士氣大增,向心力強,獲得輝煌戰績。

英雄不怕出生低,也正因為他是一介平民,人民對他寄與厚望,也把他視為民族英雄,這位為法國拓展出新時代的傑出人才,他的靈柩於1840年沿途通過象徵勝利的凱旋門被迎回榮軍院,長眠於他生前想安葬的巴黎塞納河畔,他一生奉獻的摯愛土地上。

這座寬四公尺,高五公尺的棺槨,中間另有六層不同的棺材:白鐵棺、桃花心木棺、兩層鉛棺、烏木棺、橡木棺,置放於最外面的深紅色花崗岩石棺塚中,安置於深綠色花岡岩台座上,四周由12位勝利女神環繞守護,更顯肅穆莊嚴,可見建築師的精心設計。
雨果曾評論拿破崙:「失敗彷彿使他變得更為崇高,倒下的拿破崙似乎比站立時的拿破崙更加高大。」雖敗猶榮,是法國人心中永遠的英雄。在國家存亡之際,曾經讓法國人民感到驕傲,甚至遠征俄國,把民主精神,透過軍事手段推廣到各個國家,對後世影響深遠。
金色的圓頂教堂
在華麗鑒亮中和諧交綴著靜謐肅穆的宗教氛圍

建築外觀中,金燦燦的屋頂在巴黎法式情調的市景中特別閃耀顯著,畢竟這可是鍍了重達40公斤的黃金在上面,以慶祝時值1989年法國大革命200週年。

而教堂內部雕梁繡柱的彩色穹頂壁畫,繪製著福音傳道者,聖路易向基督獻上寶劍,執劍戰勝異教徒的場景,下層環繞著12張畫作,襯托著宏偉高聳的雕飾圓頂,更顯精緻絕倫。

從這些金碧熒煌、褶褶生輝的裝飾中體察,建築師似乎在追求極致的美,恣意展現他們對於美的想像,不斷達成藝術高峰,在建築中獲得永恆,讓千年歷史的信仰向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徐徐開啟。

為了讓法國國王與他軍隊的士兵能同時出席彌撒,興建時建築師別出心裁的設計出兩座教堂,一座專供皇室、貴族使用的「圓頂教堂」,另一座軍人教堂「聖路易教堂」,他們之間連貫卻彼此獨立。

兩座教堂間,以精雕細琢的耶穌十字架主祭壇做為分隔,前側是圓頂教堂,十字架後方則是聖路易教堂。



這座巧奪天工的主祭壇,由四座螺旋狀黑色大理石盤繞升騰巍然而立,前方陳列著傷兵院的小巧模型。

19世紀後,拿破崙陵寢竣工完成,才將兩座教堂之間以玻璃帷幕架開區別。本來是共用神父講台,兩邊都能聽講道。

供旅客留做紀念的紙鈔,三款經典圖案,很適合留作紀念。
拿破崙的兄弟與軍事名人也安息於此

除了萬人景仰的拿破崙之外,圓頂教堂內其他的小祭堂,分別陳列著拿破崙的兄長與弟弟,還有幾位叱吒風雲的軍事統帥沃邦(Vauban)、弗克(Foch)、里奧泰(Lyautey)的棺塚(當時的戰爭英雄)。

杜倫內(Turenne)之棺塚,雕塑的人像及圍繞身側的人物皆栩栩如生,神態中微顯孤零落莫之感。

沃邦(Vauban)之棺塚。
跟東方文化的忌諱不同,在法國,名人的墓地總是寧靜莊嚴,適合沈澱心靈的好去處。人們不避諱談論死亡,生命如同秋葉離開樹稍,靜靜飄落,彷彿死亡帶給他們的是靈魂真正的自由。

參觀歐洲的建築物,記得抬頭,往往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東西,先用相機拍起來帶回來慢慢欣賞。

聖路易教堂
斑駁高掛的軍旗成為一幅榮耀的畫



這座供國王軍隊使用的士兵教堂,高聳的牆面上懸掛著法軍出戰後贏回的各種旗幟,這些都是當時軍團軍旗。
軍旗視為軍團生命與榮譽,通常接受投降或是將敵人消滅才能取得軍旗,是象徵贏得偉大勝利的戰利品,如今造訪,更有種沉烽靜柝的氛圍。

聖路易教堂位於圓頂教堂的後側,銘刻著SL (Saint Louis )的標誌。
Cour d’honneur 榮譽庭

我造訪時還看到現代的法國軍校生與軍官在這個廣場集合,似乎是某種高級主官蒞臨演講儀式,古典華麗建築與現代簡約軍服搭配有種鮮明對比。


廣闊的庭園中,陳列著15世紀末期到一次世界大戰前所使用的砲管,法國近兩百多年的各式鑄炮皆列位於此,他們歷史悠久又美麗古樸,雖因時間的洗禮逐漸斑駁,卻更有獨特的歲月感。

直至今日,舉凡重要的軍事儀式、將領退役、功勳士兵的葬禮都會在這座聖潔莊嚴的庭院舉辦。
Musée de l’Armée 榮軍院軍事博物館

整個博物館收藏品從中世紀的鎧甲、騎士、佩劍到近代火槍、拿破崙時期的軍裝、軍刀、火砲、到現代的武器、甚至坦克車都有陳列。軍事迷千萬別錯過,我在軍事博物館看了一整天。

相對於一般士兵配備的劍、長矛以外,當時遠距離的武器,還有弓箭。這些不需要火藥的稱為「冷兵器」。而火槍(法文:Mousquetaires)在當時是一種新穎的武器,靠火藥擊發,他跟弓箭最大的差異在於利用火藥爆炸的瞬間動能為殺傷力,不再是靠體力拉弓為動能。


當時工業革命還沒誕生,槍枝都是手工打造,並未具備「規格化」的概念,所以每枝都獨一無二,零件也無法互換。因為客製化製造的工藝技術,使得每枝都有自己的裝飾,還有專屬的工具盒子。
這些文物的細節除了彰顯使用者在當時的先進戰術觀念,掛在牆上也呈現出一種品味,看不太出來竟然是武器,反而像是收藏品。


我最喜歡欣賞的就是這些兵器上面華麗的裝飾紋路,反映了那時代的美學思維。

當時的戰爭多少還是帶有些貴族菁英色彩,兵器上的華麗裝飾紋路,也象徵著國力、戰力、士氣、品味。

小小一顆鉛彈彈丸,就能輕易擊穿當時稱霸歐洲數百年的「鎧甲重騎兵」,所以近代歐洲戰爭中弓箭就慢慢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火槍列隊,遠距離大規模打擊取代近距離拚殺,戰術運用上也跟著改變。

短槍,方便攜帶,但射距短,通常使用於近距離防身。有的設計得很小巧,也修還設計有防雨的功能。

電視影劇三劍客中,一般士兵配備的制式武器,一般稱為「西洋劍」事實上還能細分成很多種不同場合使用的規格,設計有多功能,有的甚至還組合了火槍的功能,參觀軍事博物館,光是參觀這些兵器的創意發明、巧思細節、裝飾設計就令人嘆為觀止。


館藏涵蓋中世紀至現代研精致思,不同的樓層區劃有不同時代的館藏,可以看的歷史演進中不斷精進的軍事武器,從長矛、寶劍、火槍、戰服,各種戰爭武器及歷任國王的盔甲、名人的兵器收藏,都能在此飽覽無遺,是軍事藝術迷一定要去的博物館。

【L’hôtel des Invalides】巴黎榮軍院、拿破崙紀念,軍事博物館,聖路易教堂
同一個地點
交通位置:Rond-Point du Bleuet de France, 75007 Paris
靠近巴黎Metro 13 Varenne 地鐵站
營業時間:4月-10月每日10:00-18:00、11月-3月每日10:00-17:00
由於軍事博物館的館藏相當豐富,我另外寫了一篇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