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re-Dame de Paris】巴黎聖母院,歐洲最多人參觀的大教堂建築
2019年9月06日 出版 ◎撰文者 韓玉青老師 / 美美老師
「大教堂撐起這個信仰的時代,世界進入一個新的紀元,人類企圖攀及星星的高度,鏤刻下自己的事跡,在彩色玻璃和石塊上面。」出自《巴黎聖母院:維克多·馬里·雨果 》
Il est 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 Le monde est entré. Dans un nouveau millénaire. L’homme a voulu monter vers les étoiles. Écrire son histoire. Dans le verre ou dans la pierre.」—《Victor Marie Hugo.Notre-Dame de Paris.》
18世紀的法國,是動盪的年代,受美國獨立制定憲法保障人權的自由思潮影響,加上政治動亂、貧富差距的擴大、以及人文主義思想興起,使得人們對信仰的意識型態逐漸產生變化。巴黎聖母院不受到政府的重視,漸漸荒廢失修,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巴黎聖母院的石材,甚至被卸下轉賣,甚至大革命後新成立的法蘭西共和政府,也因為主張沒收教會財產充公,而忽視聖母院的修繕維護。拿破崙稱帝時,選擇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但為掩飾其殘破,聖母院內外都以華麗的布幕背景加以掩飾美化,從當時大衛所畫「拿破崙加冕圖」便可見一斑。
直至1831年法國文學家雨果Victor Hugo的著名小說《鐘樓怪人Notre-Dame de Paris》,以巴黎聖母院為背景,描繪相貌醜陋、身材畸形、藏身聖母院的敲鐘人加西莫多,愛上吉普賽少女愛絲梅拉達的悲劇故事。故事的場景設定在1482年的巴黎聖母院,內容環繞一名吉普賽少女和由副主教養大的聖母院駝背敲鐘人,小說中對聖母院的細膩描述,才讓原本沒落的巴黎聖母院再次聲名大噪。
這本1831年出版的法國文學巨作,將人文經典注入歷史悠久的建築,賦予了大教堂諸多想像與故事,使得巴黎聖母院獲得重新整修,並且受到政府重視。

歐洲有許多的聖母院,而巴黎聖母院是所有聖母院中,建築體積不算最雄偉,但最有名氣的,許多歷史事蹟都在此上演過。每年數百萬觀光客參訪,也是整個歐洲最有人氣的地標。「Notre Dame」,意思為「我們的女士」,指的是聖母瑪莉亞,也就是耶穌的母親。
剛開始接觸這個信仰的歷史,會覺得很特別,天主教(Catholicismus)信仰不只是上帝,也信奉耶穌以及祂的在世母親,是個很有歷史與文化的歐洲信仰,也發展出很多教派系統與儀式,而「大教堂建築」Cathédrale更是天主教的特徵。
這座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哥德式石造大教堂,是歐洲建築史劃時代的指標,陸續建造了數百年之久,橫跨了很長的歷史,也經歷不同建築師之手,組合了不同時期的哥德美學,承載了八個世紀來自世界各地的祈禱,舉世聞名,於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頂拱與樑尖的仰角,正顯示著祈禱的動向,靈魂便在此處升起,朝向作為精神與愛的上主飛去。」—巴黎聖母院.費爾堂樞機主教
緊鄰巴黎聖母院廣場另一側的警察總局及其後由皇宮改建的司法院,象徵著幾世紀以來,宗教與政權核心息息相關。廣場上(place du Parvis-Notre-Dame)的星形標記,標示著巴黎市中心的起點,也是法國文化的原點(Point Zéro)。

巴黎聖母院正面的三個尖拱型入口,連接著神祇與塵世,這三座門各有述說的主題故事,由左而右分別稱為:聖母門、耶穌門(審判門)、聖安娜門。

左側門上描繪的是聖母瑪利亞的聖跡形象,聖潔肅穆也充滿柔性光輝。


在正中央拱門上方的浮雕是耶穌與末日審判的景象,精緻細膩,神聖莊嚴。


右側門上刻劃的則是聖母瑪利亞母親的聖安娜(耶穌的外祖母)與耶穌幼年時的故事。三扇尖拱門上的浮雕,密密排立著長老、先知及舊約中的歷代國王。哥德式建築藝術時期,所雕刻的人物也與跟建築物一般,比例高瘦修長,常見於建築的外觀裝飾、浮雕與雕像上。

橫亙上方有28位代表以色列及猶太國家歷代的國王雕像,又稱為「國王廊」。法國大革命時,巴黎人民誤認這些雕像為法國歷任國王而將其搗毀,現為修復過的國王雕塑。列王上方,面對廣場的玫瑰窗前是兩位天使擁護著懷抱聖嬰的聖母瑪麗亞雕塑,左右兩側則是象徵著人類之初的亞當與夏娃。

哥德式建築的特色中,最為顯著的就是高聳的尖塔,教堂的拱門也與其相互應,呈現尖拱的形狀。

外牆的設計,使用飛扶壁及尖拱修長的圓柱體,除了分散巴黎聖母院室內大廳穹頂造成的重量,也營造出輕盈與天堂相連接的感覺,是哥德式建築中的重要工法。

鐘樓登頂入場排隊地點:面對聖母院的左方,沿著狹窄的螺旋樓梯就可以登上瞭望台,總計387階,僅能容納一人的寬度。參觀塔頂分為三個部分,著名的怪獸走廊、鐘樓怪人的鐘塔、最上層眺望巴黎美景。

法國大革命時,巴黎聖母院受到極大的損壞,在19世紀,開始長達25年的整修,現今巴黎聖母院中的許多重要元素,都是修復時重新詮釋並增加,除了重建了更加華麗高聳的尖塔外,建築師還在聖母院瞭望台扶欄上製作了一系列怪誕又俏皮的石像怪物(Grotesque)。

⇧石像怪物雖然長得怪異猙獰,但是他們不是邪惡的象徵,而是作為守護庇護、趨吉避凶的存在。

⇧石像怪物中最有名的就是「思提志Stryge」了!凝視著巴黎市區,若有所思的表情及動作,成為觀光客登上鐘塔後必拍的熱門景點。

巴黎聖母院的石像怪物除了有著動物樣貌外,還有象徵人類醜惡、半人半獸的面貌姿態。

⇧圖為2019年火災前攝於巴黎聖母院頂部,畫面中左邊的鐘樓可以入內參觀,也是雨果小說裡,鐘樓怪人加西莫多住的地方。
聽說火災後中世紀的玫瑰花窗還在,最珍貴的寶物耶穌荊棘冠冕也平安無事。建築外牆形狀特異的吐水獸和石像怪物也都保存下來了。

吐水獸的主要功能是排水,(Gargoyle源自法文gargouille,表示「喉嚨」)常見於古建築排水系統中,減少水對建築結構的破壞,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就有出現這樣的設計,在哥德式建築時期達到鼎盛流行。作為外牆裝飾性的排水系統,吐水獸將雨水從屋頂疏洩,來保護建築石牆。

吐水獸的邪惡外型,有著這樣有趣的傳說:「La Gargouille」是條住在塞納河附近洞穴的惡龍,他吐氣能夠引起驚濤駭浪及洪水,讓當地居民苦不堪言,一位牧師承諾如果居民願意受洗並建造一座教堂,他就能除掉這隻惡龍。後來他用十字架打敗了惡龍La Gargouille,但是焚燒龍的屍體時,因為頭及喉嚨耐高溫,無法焚毀,所以居民便用他的頭顱裝飾教堂外牆,這也就成為吐水獸的雛形草稿。

⇩從巴黎聖母院俯視美麗的巴黎街景,遼闊壯觀,每每登高觀望,總是心曠神怡。

⇩聖母院旁的美麗餐廳 Au Vieux Paris d’Arcole,已經有幾百年歷史的古建築,不同季節去,外牆的景致都不一樣,春天紫藤花開滿時,更是浪漫。

聖母院座落於巴黎市中心,正門前的廣場還有個「原點」(Point zéro,如下圖所示,取自維基百科),是地理上丈量「法國」到全國各地里程的起點,若你站在這個原點上,你就距離法國0公尺,原來,站在這的點上,距離法國如此的近啊!
這個「原點」除了被視為法國地理中心,也有巴黎文化中心的象徵,同時也是法國天主教大教堂信仰的重心,更顯巴黎聖母院在全世界人們心中的特別意義。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巴黎聖母院
地址: 6 Parvis Notre-Dame, Place Jean-Paul II, 75004 Paris
交通:地鐵4號線Cité站 Saint Michel
開放時間:08:00~18:45(六日至晚間19:15)
門票:教堂免費入內
鐘塔10歐,憑巴黎博物館Pass免費
巴黎聖母院於2019年4月15日晚間大火,目前暫時不對外開放!